康复数字化平台政策背景和医学发展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把医学分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三种,其康复医学近几年来国内外医学专家又将称之为功能医学。康复医学初期主要对意外事故导致的身体残疾,以及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功能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康复病人对其康复重视程序提高,目前已经发展到久治不愈的慢性病,心理功能障碍等进行康复,康复医学也不断在发展。不过目前的康复医疗信息化发展缓慢,在康复疗程中,大部分均是手工书写,无康复评定、治疗信息化记录,无法及时有效地存储、反馈。因此,应用康复管理系统规范康复治疗流程、改善医疗质量、完善治疗记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
国家卫生部十二五规划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管理指南》中对康复医学科未来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康复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保持和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对康复医学提出专业人员层次、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团队协作的发展要求,需要康复医疗在临床路径的指导下和康复治疗流程规范化开展治疗,实现学科交叉、区域协调、前移后延和康复医学的分级建设与网络服务的目标,实现康复医学快速发展。
康复数字化平台是在国家医改政策要求和康复医学发展需求大背景下,集全国顶级康复医学专家的专业优势,提高康复治疗技术规范实施水平,提高康复新技术推广力度,对康复临床诊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康复规范化治疗模式和康复治疗信息共享模式的创新,为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一场数字化革命。随着康复学科的发展和临床的应用,越来越需要一种具有针对康复治疗的专门的康复治疗康复管理系统,这是因为目前现有这些康复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通常具有如下不足之处:
(1)医疗信息以图像和文本方式存在,但仅仅供医院医生诊断、存档凭证为主,信息很难实现共享,包括共享给其他医院,甚至共享给病人。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检查生成的图像、文本信息需要病人在转院或者出院后需要共享,而不是被单独的保存在就诊医院里。并且共享的方式需要包括既能通过互联网共享,也能通过存储卡携带式共享。
(2)康复管理系统的应用面相对比较窄,远远不能满足许多科室的管理和发展。如目前的医院康复管理系统,主要用在药品耗材管理,放射影像诊断和管理、住院用药结帐管理、独立的生化检验信息管理,以及病人就诊工作流管理。就诊工作流,
是为了便于方便挂号、就诊、付费、取药等排队管理,提高门诊临床的效率。这些方面采用了康复管理系统后确实能较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就医秩序。但是,随着多个学科和医院科室的综合发展,现有的很多康复管理系统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临床科室将不得不接纳了更多的病人,比如作为康复治疗的康复科,可以接纳从神经科、外科、骨科等多个科室转过来的需要康复治疗的病人,而且康复治疗的手段并非单一,比如,推拉按摩、针灸、悬挂式康复治疗等方法,现有的康复管理系统无法支撑其特定的应用,因此大多数依然靠人工来管理,从而暴露出较多的局限性[2]。
(3)康复管理系统的应用接口灵活性差,在保持信息存储和数据交换的时候,不能灵活的与其他康复管理系统接口进行匹配,实现通讯。同时不能较好的支持不同医院的差异需求,不能满足他们在用户界面,信息录入接口方面的要求。
(4)康复管理系统的信息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无法满足康复治疗的需要。比如在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需要较全面的了解病人的信息,包括诸如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的人口信息外,还要了解病人的病史和就医史、在其他科室的检查情况。医生需要掌握的这些信息,可分类为病人基本信息,病人健康史、病人电子病历三类。电子病历应侧重于病人历次检查结果、详细的治疗信息。在实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资源模板库,这既符合医学循诊的发展,也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在实施康复治疗期间或者治疗后需要对治疗进行跟踪和评估,这是因为康复治疗的时间比普通的临床治疗时间较长,且治疗手段较多,需要对每种治疗手段的疗效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做出判断,而评估的基本依据就是要对治疗方法和治疗计划进行完整的记录,对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期进行跟踪观测,收集准确的反馈信息,从形成一个完整的临床案例,也就是包括疗前信息分析、形成治疗计划、评估治疗。而现有的医疗康复管理系统无法满足这些需要[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康复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一套完整的信息获取、存储、查询、处理和传输的信息处理系统。而相关文献检索来看,建立适应飞速发展的康复治疗的计算机康复管理系统具有迫切的需要。
本人所在的单位一直从事于医疗领域的软件开发。在这样一个形势下,为了顺应康复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发展趋势、满足我单位康复中心对康复管理系统的需求,与软件开发商共同开发一套康复管理系统。这套康复管理系统不仅需要符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习惯、能够方便快捷的完成康复病历书写工作、大幅度地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要能够结构化地存储电子病历,以使所积累的电子病历信息可以进一步服务于医疗科研工作,从而使用户能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